ENGLISH


“南海一号”昨夜再水底熟睡 打捞瑰宝很多(图)

时间: 2023-10-26 06:57:00 |   作者: 奇亿娱乐平台登录

  经过十多位考古潜水员历时40天的“水晶宫”探宝,“南海Ι号”首期试挖掘工程昨日圆满完成。本次挖掘发现,这艘浸泡海底800多年的古木船船体木质保存无缺。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副馆长张万星和记者说,依据事前组织工程进度,初次露脸的水底“沉箱”昨夜再次灌水,实施水底“熟睡”维护。

  站在观望台向下俯视,在长60米、宽40米、高12米的国际首个室内抢救水下文物的特别海水“水晶宫”内,显露的这只长30.4米、宽9.8米、高逾4米且锈迹斑斑的铁沉箱里,便是令世人注目的“南海Ι号”船体。广东省水下考古队的10名考古作业人员正在做第一阶段最终试挖掘收尾作业。

  古船甲板平面上共被挖出4个探方,每个约4平方米。其间1个坐落古船左前舷,3个坐落船体中部。考古人员说,船中心的3个探方都发现有瓷片、陶器之类的文物。探方中的文物散布在多个夹板层次之间,每个夹板之间都藏着很多的陶器、碗碟等文物,被小心谨慎地清洗、收拾、移出。而最大的发现便是:确认了船体两头船舷的存在。出来的小部分船舷木质特别厚、坚固,基本上没再次出现腐朽痕迹。

  让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博士魏峻惊叹的是,“南海Ι号”试挖掘取样部位的部分上甲板无缺无损。在曩昔,一般国内出水的清代曾经的古沉船基本上没有一艘能保住“上甲板”。

  由船舷和甲板的制作木板的色彩仍然坚持黄调,能够揣度因碳化而发生的黑点部位不多。“这要归功于掩盖在南海Ι号周边的淤泥。”魏峻博士说,这些淤泥土质细密,“犹如混凝土,然后为南海Ι号供给了天然的厌氧维护条件。由于,厌氧菌能排挤其他生物的存在,然后有效地避免船体的氧化。”

  张万星介绍,现在安放“南海Ι号”的“水晶宫”在维护上首要采纳“环境模拟维护模式”,便是把“南海Ι号”浸泡在海水中,尽可能坚持其原始的生计状况。而用来浸泡的海水,先是经过海滨沙层的浸透过滤,再抽取到一个固定的水池傍边。“对抽取到水池傍边的海水,还要进行厌氧处理。”张万星说,所谓的厌氧处理,便是经过技能办法杀死海水中的氧化物,然后避免对船体的腐蚀。

  据张万星介绍,现在“水晶宫”的海水排放系统仅仅简略的“抽进多少、排出多少”,这与南海Ι号的维护要求有较大的间隔,文物维护单位正在加速力度建造一个海水主动循环系统,然后更好维护南海Ι号古沉船。

  张万星说,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国内首个将水下沉船考古现场挖掘与游客敞开参观相结合的动态博物馆,但详细怎么结合,考古部分终究是要依据南海Ι号的维护计划最终才干确认。

  张万星说,依照“水晶宫”的规划,到时游客能够从两个调查点观看到南海Ι号的水下挖掘现场,其间最有特征的观测点在水晶宫的二楼,仿照海洋馆的规划,经过东西各长30多米、南北各长20多米亚克力透明胶板,能够明晰观看整个挖掘进程。

  据了解,整个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共由五个不同的拱形修建构成,6个不同主体展馆中,一号展馆是主展厅,包含海上丝绸之路、南海Ι号文明精品展和我国水下考古三个主题;二号展馆是序厅;三号馆便是闻名的“水晶宫”,其间分水下参观走廊和考古作业渠道;四号展馆是出土文物维护以及展馆办理设备寄存地;五号馆为作业区;六号馆则套在Ι号馆中,首要是展览“南海Ι号”的文物精品。

  张万星说,博物馆的建造已确认进入了设备调试的最终阶段,沉船展现和沉船考古展览、南海Ι号珍品展览等五大展览区的检验作业完毕后,就能够直接进行布展。

  本次挖掘出一个造型独特的高脚杯状的砚台,该砚台与“南海Ι号”的时代附近。砚台长近20厘米,宽10多厘米,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墨池近似高脚杯形状,脚杯底部呈现出“鸡冠花”形状的纹饰(见右图)。专家剖析,这个充溢浓郁阿拉伯红海区域特征的砚台,带有中西文明交融风格,也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

  一尊长度只要七八厘米、近乎墨绿色的石制罗汉造像(见图),人物表情和衣饰还模糊可辨,风趣的是头像鼻子特别笔挺,头型脸型都像老外。

  据专家介绍,曾经打捞“南海Ι号”时,曾发现过一尊观音的挂饰,其时以为是船员自用物品,但现在挖掘的罗汉造像,是新的发现,这对考古学者对造像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新的出题。

  “文物取样都会集在2、3、4号探方,在所挖掘的2号探方还找到了南海Ι号的隔舱板,无缺船体的雏形初现。更重要的,就在这外表层之下,在船体中部的3个探方里,发现了整整齐齐放置的古代瓷器。”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魏峻向记者介绍状况时显得振奋和激动。“咱们仅仅提取了船舱外表的200多件文物,并没往下挖。而就在这些层面以下,瓷器鳞次栉比地一摞摞摆放,从上到下,数量却是十分之大。” (来历: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