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忘初心携手共健丨第四届厦门健身器材行业企业家交流会圆满结束

时间: 2024-02-08 02:58:23 |   作者: 奇亿娱乐首页在线观看

  10月25日,IWF第四届厦门健身器材行业企业家交流会在厦门落下帷幕。参与此次交流会的有国体认证王部长、英吉多魏董事长、厦门康乐佳运动器材魏总、舒华制造中心张总、三羚运动科技创始人周总、厦门任和运动器材任总、威迪康邱总、国威周总、石家庄新生活张总、郑州全家福朱总、舒体郭总、运动秀黄总、厦门欣富地陈总等行业领导及企业家。主要围绕西湖论“健”嘉宾精华部分内容、厦门健身行业现状及痛点、外贸型企业转做内销的风险与机遇、健身行业如何抵御寒冬四大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会议首先由上海德纳展览董事总经理彭冲向大家概括分享了西湖论“健”嘉宾精华部分内容。

  魏董事长分享到英吉多坚持的策略是稳重求进,从始至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所以即使遇到大的风波或波折,也可以很快挺过去。

  英吉多的特色还体现在其坚定企业战略定位,不盲目跟风。魏董事长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英吉多曾接到一个来自日本的订单,日本品牌对生产的严苛程度在业内众所周知,但英吉多已经确立了高端、专业、有特色的战略定位,公司从上到下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公司制作上达到高端产品的标准。

  企业必须要思考消费者需要的东西,能够最终靠与分销商、经销商沟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随着制造业升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企业必须要思考消费者需要的东西,能够最终靠与分销商、经销商沟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随着制造业升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魏总简单回顾了他投入健身器材行业的轨迹:创业初期,借助市场东风,慢慢把企业做起来;15年来,伴随着政府的支持,企业一路高歌,工厂基地也慢慢变得大。从业多年以来,今年初次感受到压力。以前都是随着产业转移,市场扩大,被客户拉着跑。

  魏总表达了业态变化快,为适应变化,只能改变观点,改变做法。如果按照传统做法,优势将会转化为劣势。企业一定思考消费者需要的东西,能够最终靠与分销商、经销商沟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随着制造业升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生产品类细分,但与之配合的自动化生产却不容易实现。这引出了魏总遇到的另一个困难:企业招聘问题。在以前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招人是一件简单的事,现如今人才稀缺,招聘困难,或许不仅是健身器材行业,是整个制造业的困境。面对“做运动器材,解放包装生产”以及“自动化不容易”等问题,需要行业的深思。

  现如今消费者不成熟,需要行业人员共同引导。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健身从业者必须自己运动,带领大家运动,进而引导整个市场。

  现如今消费者不成熟,需要行业人员共同引导。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健身从业者必须自己运动,带领大家运动,进而引导整个市场。

  说到行业寒冬问题,舒华张总用数据表明了行业的困难。目前,跑步机下滑2个百分点,其它品类下滑8个百分点,根据淘宝卖家网数据分析来看,跑步机品类占运动品类下滑大概4个点,其影响的销售额大概有人民币9个亿,但是健身器材中椭圆机等品类有所增长。

  但是另一方面,行业到处洋溢着生机,国家政策明朗,橡胶跑道、智能公园,一百多家企业被国体认证。张总认为,现如今消费者不成熟,需要行业人员共同引导。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健身从业者必须自己运动,带领大家运动,进而引导整个市场。张总所在舒华公司举行管理精英技能大比拼,创建公司运动文化。

  面对当前的环境,张总给企业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战略定位,就像格力集团,定位将空调做到极致,小米虽然做多种商品,但把核心产品定位做成爆品。不要跟风,要经得起诱惑,这是企业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二是企业的产品还是第一位,花功夫将产品做到精致。虽然市场不景气,也要把产品线做好,舒华依然持续在发展自己的产品线,生产新产品;三是协同发展,一个人不能将整个产业做起来,一个企业的资源也同样是有限的,产业间可以结成战略联盟。

  市场是大家一起做起来的,要把分母做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选择好了路,就把路好好走。

  市场是大家一起做起来的,要把分母做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选择好了路,就把路好好走。

  周总认为现在行业整体年轻化,需要转变观念:将卖产品转变为教用户怎么样去使用产品,不能光买不用,其造成的后果就是伤害行业,恶性循环。周总智慧地总结了三个阶段:一是外行人卖给外行人用,二是内行人做给外行人用;三是内行人卖给内行人用。在第二个阶段,生产者开始研究用户,观念思想统一到一个高度,教育引导市场;第三个阶段则是一个理想的市场,根本不需要政策引导,行业大家都在往这个方向走。

  厦门整个产业比较集中,市场是大家一起做起来的,要把分母做大,不要盯着分子,要把蛋糕做大分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第一点,工厂应追求精益制造、生产管理,先将生产管理体系建造起来,提升效率,管理好各个点位;第二点,逐步实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设计端。不能因自动化而自动化,要一步步夯实自己内部的管理,走得稳才踏实。做单品的风险也大,如果一个单品做几千台,只要市场上出现一个问题,就会迅速蹿到整体,所以定位很关键,选择好了路,就把路好好走。将一条路走好,不能因为市场上啥东西做得好就去做,要寻找自我的基因,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把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先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任和做跑步机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新的工艺,全新的材料,整个思路都是全新的。任总自认为是一个保守的开发者,讲到西湖论健中的“是做内容好还是做硬件好”这样的一个问题,任总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要先从基础做起。所有的模式,先要把产品做好,消费者硬件满足了才会认识到软件。

  追求本质,开发跑步机遵守的是跑步机为运动而生这个本质。例如家庭跑步机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一是空间问题,要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二是重量问题,要保证每一次的正常使用;三是使用者体验感问题,提供基本的舒适,才会有其他内容上的完善,如娱乐互动系统等才有坚实的基础发展。

  对行业看好,虽然经历了很多痛苦的阶段,但同时也带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切实认识到在为自己去努力。事业上也渐渐有起色,最后总结道,创新是必须要的,但要与品质、服务连贯起来,这是一体的,不能一概而论。

  将企业的定位概括为:在很大范围内,做很优秀的硬件设计制造商,用开放的心态迎接各路人马的合作。

  邱总提了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做任何一个产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每个人用心对待小孩,他们肯定会健康成长,这是其思维模式。永远别将赚钱作为最终目的,要考虑客户的感受,你将产品卖给他,需要思考的是你对他增值了多少。谈到公司现在的发展,邱总做了一个非常谦虚的比喻:别人一开始在十楼,掉下两层楼到了八楼,而自己在地下室,怎么掉也掉不下去,非常谦虚地表达现在才走到一楼,有非常大的学习和进步空间。

  从1992年开始的老厂,一开始没有对外开放,封闭生产,订单一直下滑;在2013/2014年,随市场变化,才开始对外开放,慢慢适应市场,从绝对没用窗口,现在还在适应状态。

  张总是健身器材行业跑马拉松最成功的人之一,最近也参加了几场马拉松。最近几年,张总做了很多试验,开了跑吧,开健身房的时候大家都来,卖健身器的时候大家不用;做地面销售,开始时认为网络产品低价劣质,破坏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而人们之所以不相信跑步机,认为跑步机伤身体,也都是因为这一些网络产品的原因。

  最近一两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发现利用网络渠道抓住顾客的需求。例如景总的走步机,抓住了顾客的心理,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面对马上就要来临的双十一,认为如果做低端产品一定要做得结实耐用,一个好的经销商忠诚的就是利润及公司的发展。

  健身器材行业不能再迎合顾客,一定要走出去。产品采购商,必须精准考虑顾客需求;经销商要重新研究,在产品结构上做出调整。

  健身器材行业不能再迎合顾客,一定要走出去。产品采购商,必须精准考虑顾客需求;经销商要重新研究,在产品结构上做出调整。

  朱总讲到今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在产品组合上下大功夫,出台了很多家庭组合、俱乐部组合、私教组合、单位组合、特色健身房等,整体设计的具体方案与过去完全不同,从迎合到引导。在这种基础上,今年推出服务式营销,从最开始店面营销是迎合,业务营销是引导,到服务营销和业务营销配合。未来还会有新变化。

  用户越来越专业了,市场难做的时候,留下来的人会慢慢提升,真正用数据了解客户反馈,同时给以后的产品采购提供指导。

  过去健身房方案单一,现在会针对银行、消防部队、学校等做出不同的方案,针对人群需求、年龄等,精准改善问题,专业化、职业化是未来的方向。跑步机就算投入再多,它的本质就是跑步健身,在未来越来越专业的时候,很多附加的东西都是不需要的,比如上面的程序、软件。在设计时就标准化,专业化,真正在跑步的舒适性和专业性上下功夫。

  销量好的一定是使用价值是最高的。国内现在处于变化中,转型过程中需要真正了解产品的核心价值。

  销量好的一定是使用价值是最高的。国内现在处于变化中,转型过程中需要真正了解产品的核心价值。

  郭总从个人和公司角度分析了家用健身器材在国内和海外的区别。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外观、智能、时尚、价位等,美国客户注重体验感,家用产品使用率非常高,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沟通,了解到使用率高达8、90%。另外,最大的区别是:大件器材的安装服务。国内一般提供安装服务,而国外极少,有的话服务费高,有一个好处是客户自己动手安装后会有心得,在安装过程中能了解是不是符合使用及其便利性,有问题也能及时反映出来。海外客户的反映是真实的反应,有助于提升产品。国内的反映因为用户的使用率低,一般没有太大的建设性。

  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的市场更健康,时尚智能型的器材销量不会很好,但销量好的一定是使用价值是最高的。国内现在处于变化中,转型过程中需要真正了解产品的核心价值。

  不是技术不够,是技术过剩。技术已超过产品本身,本来应该放更多的精力在产品本身,要有工匠精神,不管市场好坏,首先要把产品做好。

  不是技术不够,是技术过剩。技术已超越产品本身,本来应该放更多的精力在产品本身,要有工匠精神,不管市场好坏,首先要把产品做好。

  黄总发现国内有个奇怪的现象:90%的人群跑步6公里以下,6-10公里凤毛麟角。而国外数据虽然少,但速度普遍8-10公里,而且也不会分享晒出来。他认为最好的产品不是价格最低,或者技术最先进,而是能否满足你的用户需求的性价比最好的产品。

  寻找国内市场发力点,做线上线下融合,是一个伪命题,国内市场虽然大,但是进口小,几乎被天猫、京东垄断。提到李佳琦淘宝直播,指出整个业态发生的变化不仅是看图片,还有产品本身。家用、商用产品都有很大的区别。

  小乔第一代跑步机之所以畅销,就是因为切中用户,精准定位25-32岁的年轻女性。大家都在变化,量变引起质变,技术会不会带来健身器材产业的颠覆,他提出现在行业的一个问题:不是技术不够,是技术过剩。技术已超过产品本身,本来应该放更多的精力在产品本身,要有工匠精神,不管市场好坏,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做好产品就是提高这些需要用的地方,而不是搞噱头。

  曾经为了了解用户要怎样的产品而跑过半马和全马。现在正在联合设计企业给线上、线下、跨境电子商务,将针对性的产品提供给品牌商或客户,最大限度减少产品研究开发带来的风险。开发三个成功一个是高概率的事件。从想象到落地,将设计到营销全部打通,整合所有的环节。健身器材依然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处于增量市场,重点是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而不是什么都做。

  尝试向专业运动队体适能的专项技术训练器材努力,国家现在专业的体适能器械大多都是进口的,有没有可能去改变这个现状。

  尝试向专业运动队体适能的专项技术训练器材努力,国家现在专业的体适能器械大多都是进口的,有没有可能去改变这个现状。

  陈总先介绍了自己的电阻力技术,并分享了一些成果,其电阻的稳定性和成本都控制地很好。从2015年至今4年,研究到第五代产品,几乎把国内的电机都试过一遍,但没有一家能满足自己的要求。现在运用自己的技术几乎把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对标海外,在成本的优势及性能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产品形态的问题上,认同了黄总技术过剩的看法,提到跑步机及有氧器械现在已经有了彩色屏、游戏等多种功能,但目前力量器械依然没有一个好的人机交互,力量器械并不是产品最好的场景。

  国体认证中心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同意组建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多年来积极开展体育用品质量认证工作,促使我国的体育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国体认证中心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同意组建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多年来积极开展体育用品质量认证工作,促使我国的体育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现在为止有51家认证企业,最近在做新产品的认证工作,如电动冲浪板等。国体认证中心不断搭建智能器材的平台。

  IWF第四届厦门健身器材行业企业家交流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会议不仅促进了行业同仁们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强了大家对行业现状的了解。也许行业正面临寒冬,但只要大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自己的战略定位,专注产品,最后的赢家一定是你!